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g
尿素 1g
琼脂 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为什么? 不能,缺乏植物激素 .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 ,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平板划线法 ,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菌液浓度过高 (答出一条即可).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来自培养基中的 尿素 ,其同化作用类型是 异养型 .
(4)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到 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 ,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 选择 培养基.
下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8~13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
(3)处于1~4时期的细胞名称是。
(4)0~1时期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5)着丝点分裂分别在横坐标数字的处进行。
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b),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为r)。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和。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只患乙病的概率是,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
下图是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是图_________。
(2)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_________。
(3)图A细胞内染色体为________个、染色单体为_______个、DNA分子数为_______个。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 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 时间/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体,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过程,②表示的是过程,X代表的是,③表示的是过程,④表示的是诱导过程。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那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源于为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植株(甲)。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为成熟花粉具有。
(3)对植株进行,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乙、丙两种植株中,能产生可育花粉的是___________植株,该植株群体中每一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种,该群体植株产生可育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种。花药培养在育种上的特殊意义是,从而开辟育种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