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潮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
A.保持习惯法传统 |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
C.崇尚自由和理性 |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
《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这说明该条约
①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
②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③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
④认识到科举制的局限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蚕食我们的子女如食物,筑我们的债台如高山;焚烧我们的宫殿,消灭我们的属国;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
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 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
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 D.义和团好比红卫兵,守旧势力好比林彪 |
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2009年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其中重要的物证为右图的刻铭“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石牌。从材料可见,我们判断这座东汉大墓是曹操高陵的最主要根据是()
A.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研究 | B.古资料记载 |
C.各种历史教科书的说明 | D.各种历史文物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A.世官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