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四大发明发明应用情况
指南针:始祖为战国时期“司南”到了宋代,制造了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最早解答“指南针为何能够指南”问题的是是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宋朝发明了火箭和火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火药传到西方后,西方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炸药。造纸术: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印刷术: 隋朝发明雕版印刷术 北宋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术直到19世纪居于主要地位。
材料二 西方的部分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情况
蒸汽机1698年英国人萨弗里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英国人瓦特于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 自18世纪晚期起,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火车和铁路,1804年,英国人德里维斯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斯蒂芬森制造出了性能良好的“火箭号”机车,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1879年,德国西门子电气公司研制了第一台电力机车;1894年,德国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内燃机车;1890年英国铁路总长达 32000公里;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408745公里。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车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06年,法国生产汽车50000辆,1906—1927年,世界共生产汽车1500万辆。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要发明和应用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发明和应用的特点。
(3)分析中国和西方形成上述不同特点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政府必须放弃自由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自由主义的一次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凯恩斯理论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二、1953年美国家庭股票持有情况统计表


超级富户
非常富户
一般富户
其他户
户数比重
0.5%
0.5%
9%
90%
股票比重
46.5%
13.5%
29.3%
10.7%


请回答: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社会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漫画:“My god ! It is unfair”(“天哪!这不公平!”)

看法二、“……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请回答:
(3)你赞同材料三中的哪种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只选其中一题解答,两个都答只按第一题给分,6分)

在15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我们已经陷入了重围”

请回答:
(1)根据所学概括公元1500年之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积极作用。
(2)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请结合史实说明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3)与19世纪的世界市场相比,当今世界市场有什么新的进步?还存在什么“种种问题”?(列举两例即可)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说明其共同本质。
(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项目
20世纪70年代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2.8
1.9
-2.5
3.6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4分)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摘要: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得享有以下身体、保有财产及营业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书信秘密、居住、迁徙之自由。……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原则。并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简称1954年宪法)内容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简称1982年宪法)内容摘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与1954年宪法相比,1982年宪法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4)由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宪法制订、修正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