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说明其共同本质。
(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城市。
(2)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请问该格局的具体内容与特点是什么?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的对外开放最大区别是什么?
(3)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的江苏,有哪两个城市走在对外开放的前沿。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哪两个发展时期?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C点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在获得第二个发展之后,又很快衰落下去?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及影响。(5分)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我国商业在战国时期的什么发展状况?(2)
(2)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在北宋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概括指出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
(3)图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情况,试简要分析其特点?
(4)图一、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的什么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与图三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什么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