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基于自然的人的平等权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保证。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是哪里的人,是希腊人还是野蛮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两。
——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材料二使用奴隶和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就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丽且是公正的。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9卷《政治学》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也说人是天生不平等的,有人生而为奴,有人生而为主。……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差不多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且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最终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一切立法体系最终的全体最大的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可以归纳为两大目标:自由和平等。
——卢梭《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类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将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历史必修3》(人教版)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相悖之处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三中卢梭的说法,阐释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因。
(3)卢梭是否赞同人类社会不平等的合理性?运用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论证。
(4)据200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称,中国的整体不平等是所有有资料国家中恶化较快的。依据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为我们改变这种不平等提供了怎样的思想资源?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图改变这种状况?

自由是美利坚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殖民地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1)在“自由”的旗帜下,生活在北美的移民通过独立战争取得了哪些民主自由权利?
材料二 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指出: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缔
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之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福佑下,获得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远不会从地球上消亡。



2,4,6

——《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

(2)依据美国内战,说明美国“自由的新生”包含哪些内容?
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3)依据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材料四 2000年1月,克林顿在其最后的国情咨文中概括美国90年代取得的进展:“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到下个月,美国将取得有史以来最长久的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史话》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里根、克林顿政府促进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年,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莱茵河军团战歌》迅速在义勇军中传开。马赛市的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
(1)《莱茵河军团战歌》即著名的《马赛曲》,歌中号召“公民们”起来保卫祖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法国“臣民”变“公民”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原因。
材料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在议会中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德国
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1914年德国
殖民地面积还不到英国殖民地的1/4和法国的1/3。
(2)普法战争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皮洛夫的讲话反映了德国要争夺世界霸权。这一时期除租借中国胶州湾外,德国还参与了哪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材料三要维护国联,面临一个道义上的两难:要坚持捍卫大战后的欧洲现状,就必然
违反民族自决原则;而要坚持民族自决,1919年的现状就会被打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评价说:“我想象不出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精力最充沛、是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致伍德罗·威尔逊的备忘录,1919年3月25日)




材料四法德关系示意图


(3)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法德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出现图五所示局面的原因。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营经济比重

项目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业零售额
约96
约4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五大报告》
(1)材料一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了变化?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武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口直接对外贸易额与位次(引自陈锋《汉口发展与张之洞督鄂》)

年份
进出口额(两)
占全国
1867
522342
0.41
1868
1398115
0.89
1869
1266253
0.83
1870
2290335
1.69
1871
3675409
2.36
1872
4075196
2.52
1873
4421536
2.86
1874
5258811
3.96
1875
5761239
4.15
1876
7271451
4.75

材料二张之洞极力主张兴修芦汉铁路,他指出:“语其便利,约有数事:内处腹地,
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干路袤远,厂盛站多,经路生理既繁,纬路枝流必旺,执
鞭之徒,列肆之贾,生计甚宽,舍旧谋新,决无失所,……近畿有事,三楚旧部,两淮
精兵,电檄一传,不崇朝而云集,都下或内地偶有土寇窃发,发兵征讨,旬日立可荡平,征兵之道,莫此为便,……海上用兵,首臣梗漕,东南漕米百余万石,由镇江轮船溯江而上,三日而抵汉口,又二日而达京城,由芦沟桥运赴京仓,道里与通州相等,……”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
材料三武汉者,……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惟一之港。
——孙口山《建国方略》
材料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铁路交通领域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1906年,芦汉铁路通车。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张之洞、孙中山认为在武汉地区兴修铁路的好处有哪些?(4分,不得照抄原文)
依据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武汉最重要的铁路建设成就是建成通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