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语言现象与例句不同的是(  )
例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卒惶急无以击轲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 持平之论
B.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便尽快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C.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 敝帚自珍的意味。
D. 关于他的籍贯和生平,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 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研究。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 ②⑥⑤④①③ B. ③⑥②⑤①④
C. ④③①⑥②⑤ D. ⑤③④⑥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次羽毛球邀请赛在新建的贺家山体育馆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赛和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张碧江、邓丹捷分别获得了冠亚军。
B.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 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去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好评如潮。
D. 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

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 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 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 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 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 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 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 "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 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 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下面各句的句式分类正确的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为仲卿母所遣
④渐见愁煎破⑤而又何羡乎⑥其制稍异于前⑦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⑧客有吹洞箫者⑨恐年岁之不吾与⑩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⑨/⑧/⑩ B.①⑦/②③/④⑨/⑤⑩/⑥/⑧
C.①⑧/②⑥/③⑤/④⑦/⑨/⑩ D.①⑦/②③/④/⑤⑩/⑥⑧/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