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__________ 诗,又是一首__________诗,这首诗描绘了当地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娇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宣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身拒绝做官,隐居棉山被烧死。
(1)请简要分析“佳节淸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
(2)第三联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①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①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幽径无人独自芳”一句中,“独自芳”指的是什么?
(2)“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蕴含着词人什么样的情怀?
(3)请赏析结句“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习题(6分,每小题3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共11分)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
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