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引用商鞅语
请回答:
(1)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探究问题。
材料一:二战末期日军兵力分布
地区 |
本土和南洋(对抗英、美) |
满洲和朝鲜(对抗苏联) |
中国战场 |
兵力分布 |
550万 |
92万 |
110万 |
二战中日军战死者分布
地区 |
中国关内 |
满洲(中国东北) |
缅甸 |
太平洋战场 |
死亡人数 |
40万 |
9万 |
16万 |
120万 |
备注 |
绝大多数系苏军造成 |
多数系英军造成 |
都死于同美军交战 |
材料二: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国的战略要地如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还都在日本占领之下,……美军在太平洋岛屿战中能大量击毙日军,是因为美军拥有占绝对优势的火力和技术装备。日本海军的几十艘战列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绝大多数都沉入海底,又基本上是由美军造成。日本除了在海外战场遭受重大损失,本土也遭受了猛烈轰炸,包括落下两颗原子弹,这些全系美军造成。
材料三:全面抗战开始前,中国政府统治区年产钢不过4万吨,日本却高达580万吨。……1936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仅为可怜的11.9亿元法币(折合4亿美元),同年日本财政收入则超过100亿日元(折合30亿美元)。美国战时年最高钢产量超过8000万吨,年财政收入达1000多亿美元。……中国作为战胜国享受不到应有待遇,还受到其他盟友欺凌,其原因只有用定量分析才能解释。
——以上均摘自徐焰《抗日战争的真实战况》
(1)毛泽东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曾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引自《北洋军阀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三:抗日战争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能继续向前发展。到1936年,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高峰。
(1)材料一表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两次高峰的共同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在经历两次短暂发展后,其进程均被打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打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发明的广泛应用促使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用史实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014年11月1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召开,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会议决定:大会永久落户乌镇,每年一届,持续举办。回答1—2题。
1.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下列科技成就的出现不属于“信息化社会”的是()
2.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举办,说明()
A.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已经位于发达国家前列 |
B.发展互联网科技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
C.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
D.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在科学技术领域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恩格斯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材料三:……本届参加科博会有约10家央企亮相,其中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为首次参展。……作为推动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科博会首次组织农业科技展区,突出展示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将集中展示“中国国际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项目。——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回答:科技成果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欢乐,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请你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便利和欢乐以及灾难的实例各一件?
(3)“中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但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良好机遇”。结合材料三所涉及的领域,列举出两例“抓住良好机遇”所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