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 A.“除井田,民得卖买” |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 B.轮番而治 | C.人民主权 | D.独立自治 |
《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
|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
|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
|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
|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
|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对两国政体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
|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
|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 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
|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