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要求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他反对礼教的虚伪,还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 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补正之。
——191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思想产生的经济及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所提出的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促使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历史背景。(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
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秦律规定:凡因斗殴而伤别人肢体发肤要受到严重的刑罚。盗贼赃物价值
满一百一十钱者,判处徒刑并服苦役若干年。偷来价值在一钱以下的桑叶,罚徭役三十天。秦律的刑罚分死刑、肉刑和徒刑。徒刑将犯人拘禁并服哭役,这是常用的刑罚,从盗窃、伤人到官吏的严重渎职,都可判处徒刑,故受刑人数很多。
材料三:高祖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
秦法。……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史记·高祖本纪》
请回答: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律的一些基本特点,并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联系。秦律的这些特点对秦王朝的统治与社会现实带来什么影响?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最大不同是什么?为什么汉高祖能获得关中父老的欢
迎?

借助图片,有助于深入理解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涉及到甘地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物;土布和食盐。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材料二“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甘地图传》
(2)以上材料涉及到甘地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物:土布和食盐。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材料三以下是对甘地的不同看法:
甲:甘地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
己:甘地是“矫揉造作的脶谋家”,是“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
丙:甘地是印度“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
(3)概括甲、乙、丙三个人的观点。
材料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体现的进步性。

改革是需要智慧的,措施出台的先后顺序,推进步伐的轻重缓急等等都很重要,这些细节可能会决定或影响改革的成与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大事年表(摘要)

日期
涉及方面
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
1871年8月
政治
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在全国废除封建领主制,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1871年11月
对外交流
任命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使节团前往欧美考察,途经12个国家,历时22个月
1873年
军事
颁布第一个征兵令
1880年

颁布处理官营企业的条例,将除铁路和军工企业外的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新型资本家
1890年
教育
天皇下达《教育赦语》,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宣传“大和魂”、武士道,树立以天皇神权为中心的皇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百日维新期间变法的大事年表(摘要)
注:以下时间为当时中国农历,以年号纪年

——摘自《戊戌变法资料》
(3)除了材料二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外,“百日维新”还有什么方面的举措?分析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有何意义?
(4)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分别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帝国主义时期”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这对两国变法的成败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精心遴选了22位历史人物,构建起一个新的中外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系。对于22个伟大人物的了解、学习和探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四个思维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角度一:历史人物的活动与时代发展潮流的关系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这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时代困境是什么?孙中山是如何“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来顺应历史进步潮流的?
角度二:历史人物的活动会受他的能力、经历、个性、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材料二“让我们来看看非暴力抵抗主义的力量所在。顾名思义,它的力量在于对真理坚韧不拔的追求。这种真理,用强有力的字眼来表这就是爱。爱的法则要求我们不要以怨报怨,以暴力对暴力,而要……以德报怨。”
——甘地《论非暴力》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受到了什么影响?
角度三: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要讲究方法。应以促进历史进步为标准,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材料三

(3)请根据材料三的两幅图片,用历史进步的标准评价邓小平在新时期的历史功绩?
角度四:从历史人物身上可以获得许多人生经验、人生智慧
材料四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到三个月,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宣誓效忠
共和,孙中山实现诺言,平静地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
——摘编自傅国涌《华盛顿与洪秀全》
(4)材料四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的举动体现了什么精神?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来可轻议。”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
材料二(康熙)无论是平定三藩的战争,还是平定噶尔丹,或者是收复台湾的战争,康熙,号以一国之力对付一个地方力量,虽然胜利也来之不易,但并没有改变宏观的历史格局……其次,康熙的国内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但他的政策缺乏创新,基本上都是沿用前人的做法……而且,康熙本人热爱数学、自然科学、西方技术,却没有将之向全国推广的热情,使中国丧失了一个大规模接受西方文明的良机。总的来说,康熙是一个有成就的帝王,但并非一个扭转了历史发展方向的人物。
——《影响世界的100个帝王排行榜》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康熙帝“不是一个扭转历史发展方向的人”。
(3)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