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
| 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
| 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
| 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
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材料体现了()
| A.信仰得救 | B.人文主义 |
| C.理性主义 | D.神权至上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他意在指出()
| A.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神职人员 | B.无论任何职业都应该信奉上帝 |
| C.人的职业命运来自于上帝先定 | D.教徒在上帝面前具有平等权利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
|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公民意识 | B.民主政治 |
| C.爱国情怀 | D.城邦观念 |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
| 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
|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
| 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
|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