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专题大讨论在镇江各级当组织中扎实有效的开展,赵亚夫同志的事迹是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
赵亚夫同志,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53年扎根农村,推广草莓,推广葡萄、水蜜桃种植新方法,推广有机稻……致力于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并转化成生产力,赵亚夫说:"人既然下了这个决心,就一定要做出点事情来,不可虚度生命。"赵亚夫在泥土中叩问生命的意义,在茅山老区,人们这样说:"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致富。"
2014年,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称其为毕生兴农惠农的"大地活雷锋"。
(1)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赵亚夫完成了党对农民的承诺。他的事迹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依据他的事迹,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赵亚夫致力于把先进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生产力,用自己的行动让成千上万农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请从科技对经济作用的角度加以分析。
(3)每个人都有理想目标,但只有那些对理想和目标坚持付出的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结合赵亚夫的事迹,你认为怎样才能使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加灿烂?
背景材料:在大型青春励志生活类角色互换纪实节目“变形计”之《少年少年》中,讲述了一个家住贵州山区的留守儿童------梁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一个人独自生活。每天,他除了干农活外,还要上山砍柴、打水、喂猪、做饭和学习。可他从不怨天尤人,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节目播出后,大家纷纷为梁训点赞!
(1)请你结合材料分析大家纷纷为梁训点赞得原因。
(2)作为梁训的同龄人,你准备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他学习?
观察下面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状?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们应增强哪些意识?
(2)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角度,谈谈我们如何为生存环境的改善“共奋斗”?
材料一:2014年7月17日,第十届“放飞梦想,托起四川希望的明天”——2014四川慈善·福彩帮困助学活动信息发布会举行。据悉,与2013年相比,2014年四川帮困助学活动规模继续扩大,资助困难学生数量、筹集的资金总量和资助的对象范围都有所扩大。此项活动旨在让困难、残疾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
材料二:2014年10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4胡润慈善榜》,中国慈善记录创历史新高,前100位上榜慈善家平均捐赠额比去年上涨264%,超过2亿元。其中,作为中国前首富的王健林先生过去一年共捐赠4.4亿元,位列慈善榜第三。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企业家最欣赏古人的两句话:行善最乐,读书最佳。
结合两则材料,运用《假如我是你》一课的知识,分析说明。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人们的爱心行动有什么社会作用?
(3)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奉献爱心?
材料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材料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理想之花需要汗水灌溉。
运用《新的起点》和《分数之外的收获》两课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把理想变成现实,我们应该怎样做?
(2)怎样理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材料:最近,妈妈发现小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讲新潮,爱打扮,做事我行我素,尤其喜欢穿一些奇怪的衣服。于是吃完饭后对他说:“你是一个学生,这样穿可不太好。”小明不以为然地说:“你知道什么!这叫个性!”妈妈又说了几句,小明生气地说:“我已经长大了,穿什么是我自己的事情,不用你管!”
阅读上述文字,运用《成长的烦恼》一课的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言行反映了小明怎样的心态?
(2)小明怎样理解长大了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