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庐山某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对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省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因为经济距离近 |
B.来庐山旅游人数随经济距离的增加而均匀减少 |
C.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分布在1 000千米以内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
D.该山以西地区客源相对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交通通达性差 |
庐山在1 100米的高度处有一个宽敞的平台,建有小镇。与黄山相比,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是( )
A.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较高 |
B.庐山周围旅游景点多,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 |
C.庐山地域范围大,开发时间比较早 |
D.庐山旅游环境承载量大,旅游设施完善 |
下面的地形剖面图图B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A或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 )
A.AB | B.CD | C.EF | D.GH |
下图为等温线分布图,M地、N地的地形应为()
A.高原和平原 |
B.高原和山地 |
C.盆地和平原 |
D.盆地和山地 |
下图为等值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若为等高线图,有关甲、乙两地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山坡上的洼地 | B.乙为山坡上的小丘 |
C.甲为山坡上的小丘 | D.甲、乙之间为鞍部 |
若a、b的海拔高度分别为300、200m,甲的海拔高度为()
A.(200,300) | B.(300,400) | C.(399,400) | D.(300,301) |
读下图中四幅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的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 | 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 |
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面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