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庐山某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本省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因为经济距离近 |
| B.来庐山旅游人数随经济距离的增加而均匀减少 |
| C.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分布在1 000千米以内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
| D.该山以西地区客源相对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交通通达性差 |
庐山在1 100米的高度处有一个宽敞的平台,建有小镇。与黄山相比,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是( )
| A.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较高 |
| B.庐山周围旅游景点多,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 |
| C.庐山地域范围大,开发时间比较早 |
| D.庐山旅游环境承载量大,旅游设施完善 |
读下图回答5~6题。
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1—中心商务区2—中级住宅区 | B.3—低级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 |
| C.2—批发轻工业区4—高级住宅区 | D.4—中心商务区5—低级住宅区 |
关于图中数码4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处为高级住宅区 |
| B.该区趋向高级住宅区的两侧,处于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间 |
| C.该区主要是中产阶级和政府公务人员等的住宅区 |
| D.该区是紧靠高级住宅区旁边发展起来的 |
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 A.科技水平提高 | 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 |
| 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 |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
图1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2—3题。
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 C.大量人口迁入 | D.原有人口基数小 |
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 A.传统型 | B.原始型 |
| C.过渡型 | D.现代型 |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
|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
|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
|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9~11题。
观测者从图Ⅰ中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图Ⅱ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A.甲 | B.丁 |
| C.丙 | D.乙 |
从a到b的箭头方向是
| A.向东 | B.向西 |
| C.先西南后西北 | D.先东南后东 |
此时与a点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是
| A.45°W向西到180° |
| B.45°E向西到180° |
| C.0°向西到180° |
| D.135°W向西到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