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庐山某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对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本省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因为经济距离近 |
| B.来庐山旅游人数随经济距离的增加而均匀减少 |
| C.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分布在1 000千米以内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
| D.该山以西地区客源相对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交通通达性差 |
庐山在1 100米的高度处有一个宽敞的平台,建有小镇。与黄山相比,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是( )
| A.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较高 |
| B.庐山周围旅游景点多,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 |
| C.庐山地域范围大,开发时间比较早 |
| D.庐山旅游环境承载量大,旅游设施完善 |
下图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18~19题。
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 C.③②① | D.③①② |
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 A.1个月 | B.3个月 |
| C.6个月 | D.12个月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l6—l7题。
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
|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
|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
|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
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
|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13-15题。
南水北调工程,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体现人类对环节施加影响。
| A.地下径流 | B.地表径流 | C.下渗 | D.蒸发 |
在ABC段中需要外力提水的是:
| A.A段和C段 | B.B段和C段 | C.A段和B段 | D.A段B段和C段 |
下列属于该段工程特点的是
①水质好②工程量小③大部分地区水可自流④水质差
⑤穿过3大水系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④ |
下图是我国季风区四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变化图,四地均位于平原区。读图回答9-12题。
四地降水的共同特点及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春季多雨——受冷锋影响 | B.夏季多雨——受锋面雨带影响 |
| C.秋季多雨——受气旋影响 | D.冬季多雨——受暖锋影响 |
冬季各地气温有明显变化,原因是
| A.距海远近 | B.地势高低 | C.季风环流 | D.太阳辐射 |
①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 B.成都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长江三角洲 |
关于四地降水与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 A.年降水越多夏季气温越高 | B.②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 |
| C.④地年降水量最多,气温的年较差最小 | D.①地年降水量最少,气温的年较差最大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8题。
此河段河流流向为
| A.自西向东 | B.自东向西 |
| C.自东南向西北 | D.自东北向西南 |
滩田M处可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水稻 | B.棉花 | C.油菜 | D.甜菜 |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图中曲线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

该河的水文特征最不可能的是
| A.水位变化大 | B.无结冰期 | C.含沙量小 | D.流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