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表明我国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 B.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
1934—1936年的长征是中共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主要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
| 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 |
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
| A.18世纪90年代 | B.19世纪90年代 |
| C.1901-1912年 | D.1915-1925年 |
1824年,斯坦德哈尔写道:“从1785年到1824年,世界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风俗、思想和信仰,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里“巨大的变化”是指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
|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 A.推翻了封建统治,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奖励发展实业 |
| C.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