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文 在 线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辨字组词。
绕( ) 槛( ) 颐( ) 栽( )
挠( ) 滥( ) 卧( ) 载( )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模仿写一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长廊很有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分别游览的哪几个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介绍,你喜欢颐和园吗?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1)用“_______”画出父亲的表的内部构造。
(2)这段话前后照应,写出了我对父亲表的赞美,请用“”画出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
(3)“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你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家里一定有表或者钟,请你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些映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刚刚消逝后面的一排又闪烁涌动起来
随着夕阳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深红变成了浅红,最后,一切红光都消失了,那高而远的天空中,出现了启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出令人夺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城市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和天上的那一片星星混在一起,真是好看。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写出近义词。
①光辉——( ) ②闪烁——( ) ③消逝——( )
(2)给文章第2自然段加标点。
(3)照样子写词语。
例:软绵绵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4)文中把__________比做“明灯”,这样就写出了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比做“珍珠”,这样就写出了灯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6)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一下你看到过的夜景。(两三句话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白天,塘面几乎是一片绿,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又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1)填一填。
①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
②作者不仅写出了塘水的绿,还写出了荷花的粉红,这是抓住__________特点进行描写的。
③“泛着”“漾着”“颤动”这几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荷塘不仅是有夜晚静态的美,更具有白天__________态的美。
(2)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照它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塘旧事
在下面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1)整个月牙泡(pāo pào)泛着金光,在那一围黑绿中,恰似(sì shì)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2)水流像母亲柔(yóu róu)和的手,轻轻地抚(fú fǔ)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3)该城里的人向乡下人炫(xuán xuàn)耀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董遇读“三余”
董遇是汉代弘农人。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别人见他很有学问,常常要他讲书,可是他却告诉大家:“你必须先自己读个百八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倘若还有不懂之处,再讲也不迟。”请他讲书的人说:“你讲得很有道理,可是我们都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董遇回答说:“你们应当分别利用好‘三余’。”
“哪‘三余’呢?”人们不解地问。
董遇看了看大家,一字一顿地说: “所谓‘三余’,是指冬天是一年的业余时间,你想,冰天雪地,没有农活,不正是读书的好时间吗?夜间是一天的业余时间,到处一片漆黑,无法干活儿,不也是读书的好时间吗?还有阴雨天,到处一片泥泞,出门不得,更是在家读书的好时间哩!”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有所悟,哪里是没有时间,分明是不会利用时间呀!
(1)引号的三种用法:
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③表示讽刺否定。
文章中“三余”的引号是第_________种用法。
(2)“你必须先自己读个百八遍,边读边思,书中的道理自会懂得。”这句话用一句成语来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指明哪部分时间?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4)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是( )
A.因为董遇从小爱学习,所以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B.董遇很会利用“三余”时间,因此很有学问。
C.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一样,是挤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学会挤时间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