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这两段话中先写走完长廊,来到________,看到________和________,再写站在____________,看到颐和园内______、______和______,正前面的________与东面的______和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闪闪发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隐隐约约: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写出了昆明湖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分别把昆明湖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4)文中画浪线的句子中“滑”字用得很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詹天佑(节选)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1) 文中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2分)
(2)“人”字形线路使火车容易爬陡坡的原因是:。(2分)
(3) 画一幅”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4分)
(4) 从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让生命多一些磨砺
周末的校园门口,照旧会排着长长的车龙,照旧是那些衣着光鲜的家长们在翘首等待,等待那些归心似箭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往往高出父母半头,他们撒着娇,劳苦功高地坐进车里,去享受难得的轻松和美味的大餐了。
在这充满了呵护和关爱的人群中,他推着半旧的自行车,汗流浃背的模样格外引人注目,黑黑的脸,憨憨的笑,一边躲闪着往来的车辆,一边和不时地和车里的同学打着招呼。终于,他把自行车推到了开阔些的路面,按响了车铃,我知道,他的一如既往的“长征”就要开始,心里油然升起许多的自豪。
很喜欢这个质朴得有些傻气的孩子。当同学们彼此间炫耀着文曲星、MP3甚至手机时,他总能在热闹的漩涡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当大家说说笑笑地站队准备课间操时,他总不忘捏着写满单词的纸片旁若无人地默默记诵。或许还因为他那全市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还因为那些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文章,还因为球场上那所向披靡的王者风范,还因为他写在书本上警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开始特别关注这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了——衣食俭朴毫不讲究的是他,书本摆放最杂乱无序的是他,思维敏捷求知若渴的还是他。就在学校准备给他以特困补助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认识他——他的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企业家,中考时他拒绝了父亲送他去贵族学校的建议,执意报考了离家一百多公里的高中,坚决不让家里的车接送,始终坚持自己骑自行车往返……
我自以为并不是那种保守悲观的人,但每当看到花季的少年乐此不疲地追逐着浮华和喧嚣,周身缀满了华丽而颓废的时尚,淡淡的笑容下是我深深的忧虑。常常心悸的想:不久的将来,就是这样一代人来引领我们这个民族么?我的隐忧深埋心底,直到我看到那路途上执着坚毅的身影,听到那稚气却铿锵的话语——我不用名牌去包装自己,但在将来,我必是名牌!我欣赏寒门学子和命运抗争的志向,扯开苦难那厚重的帷幕,才能拥抱温暖的阳光;我更欣赏有志少年自强不息的倔强,舒展羽翼,雏鹰般的在蓝天上翱翔。
有多少人逃避着生活中的苦难?有多少人企求着行程中的一帆风顺?又有谁曾如这少年一般,要给自己的生命加些重压呢?给生命多一些磨砺吧,多一些磨砺,就会多一些坚韧,就多一份变成珠贝的希望!给生命多一点压力吧,多一点压力,就会多十分坚强,就会拥有撑起艰难困苦的脊梁!
他轻盈敏捷地穿行在人群中,象极了跃马平川的将军,悦耳的车铃声清脆响亮,如一曲青春的号角。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奢华——敏捷——
(2)课文内容大搜索
比喻句:
反问句:
主人公的肖像:
(3)用横线画出最令你受启发的一句话,并说说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4)我在文中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说说我的用意何在?
(5)请你写出文中“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至少写三个。
(6)读了本文,想想你周围的同学有奢华浪费的现象吗?请写出一、二个例子
美国西部华人的奥运情结
不在现场,你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些住在美国西部的华人华侨是多么(期盼 期待)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4月 9日是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旧金山传递的日子。当天一大早,华人华侨就自发地组织起来,穿上印有迎接北京奥运会圣火的服装,拿着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五环旗,从四面八方来到奥运圣火传递的路线上。(即使尽管)圣火传递启动仪式要到下午1点才开始,但是很多华人夜里或清晨就乘车来到了滨海大道,并且在路边进行腰鼓、秧歌等表演,引来很多美国人驻足观看。
记者在火炬传递沿途看到,尽管有少数“藏独”分子声嘶力竭地鼓(噪 躁),但是华人以声势浩大的呐喊声“北京奥运会,go,go,go”将对方的气焰压了下去。前旧金山硅谷湖北同乡会会长牛飞月地说:“对于我们这些居住在美国的华人来说,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居住在旧金山的绝大多数华人华侨都积极支持北京奥运会和这次火炬传递,他们(期望希望)祖国繁荣富强,坚决反对包括“藏独”在内的任何试图分裂祖国的行径。
在本次火炬传递的终点赫尔曼广场,正在这里出差的上海旭上电子公司的钱海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遗憾,自己的英语不是很好,否则一定要和那些鼓吹“藏独”的人理论一下。
置身于赫尔曼广场,有一种身在国内的感觉,到处都是华人,到处都是五星红旗,以及支持奥运的横幅。国际严新生命科学公司的1000多人早早来到这里,用各种文艺形式表达身在异乡的华人希望祖国平安和谐的心情。当“56个民族56朵花”,“我爱你中国”等歌声想起的时候,人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旧金山的传递尽管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中国人万众一心向奥运的信念却会通过这次活动传播开来。
(1)“行径”和“行为”是一组近义词,想一想,短文中的“行径”可以替换成“行为”吗?为什么?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
(4)下面这个长句该怎么正确停顿呢?请用“/”标注出来。
居住在旧金山的绝大多数华人华侨都积极支持北京奥运会和这次火炬传递
(5)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华人华侨的奥运情结?
(6)如果此时你正面对着少数“藏独”分子,你准备和他们理论些什么?
当奢华与拜金成为时尚,当朴素与节俭成为迂腐,我们的文字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精神——让生命多一些磨砺!
课外阅读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寻钢铸一般的脸。我秒钟、2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
(1)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2.5分
(2)用“||”给这段话分三层,用标题形式概括层意。6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3)概括这段话的意思。1分
(4)这段话中最能体现董存瑞为建设新中国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精神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分
(5)用 “——”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2分
课内阅读
詹天佑不怕(),也不怕(),(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
)铲平,哪里要把( )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
)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们的工作首先要(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 ),()。塞外常常(),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 )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文原文内容填空。
(2)给文中“□”处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用“﹋”画出文中写詹天佑勘测线路工作条件恶劣的语句。
(4)在这段话中找出两组近义词。
()——()()—— ()
(5)读文章最后一句詹天佑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表现了詹天佑()的思想感情和()的坚强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