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素以“龙的传人”自居,但在西方文化中,“龙”(Dragon)则是喷火食人的巨大怪兽,是邪恶的象征。为此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建议,放弃“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重塑能够真正代表当代中国形象的标志。
你同意吴教授的观点吗?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60字左右
仿照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句子的形式,另选一个对象,说明前面加点的句子所阐释的道理。
“唯有埋头,乃能出头。”急于出人头地的话,除了自寻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就像一只蝴蝶,要想美丽如画,它的蛹就要经过地表下漆黑炼狱般的生活。如果不肯接受被压抑的痛苦,展翅欲飞之时,就是它的美丽终结之日。
答:
下面一段文字是围绕“古桥”而展开的。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称变换:第一句用“那座古桥”开头,自“德高望重的老桥”以后,改用第二人称“你”指代“古桥”,以便于抒情。请仿照这种写法,以“国旗”或“梅花”为对象,写一段话。(不少于45个字)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答:
请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理想”的感悟。(可以不押韵)
时间
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暴,
会染白我们青春的额头;
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
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答:
用下列句子组成一个单句,给“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定义。
①语文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标为指导。
②它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习。
③它用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语文教学活动。
④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⑤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
⑥它以控制论、信息论,建构主义、最新发展区、语言习得理论、心理学为依据。
⑦学生能高效率地掌握双基,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
⑧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
答:
某报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特开辟了“气象新闻”专版,由记者以通俗、亲切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当天本市的天气情况。比如,11月份某天,该市气象情况如下:晴,西北风2~3级,最高气温0℃,最低气温-8℃。记者撰写的新闻稿是:
晴好天气将继续有空出门遛遛
虽然我们已经把立冬迎来了十多天,可严酷的寒冬依然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不肯将其粉面完全展示给我们。这几天来,我市白天的温度都在0℃左右徘徊,天气很暖和,人们沐浴在初冬的暖阳下,不需要穿过多的衣服,感觉很舒服。在这样的大好冬日里,市民可以多出门遛遛,心情享受阳光送给我们的温情。
看,多温馨,多有亲和力。假设上述这个城市第二天的气象如下:早上有雾,午后有小雪,西南风3~4级,最高气温-3℃,最低气温-11℃。请仿照上例,写一则气象新闻。要求:语言亲切,通俗温馨,富有人情味,并且使用拟人和引用的修辞方法,标题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