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清廷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 | D.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 |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永远留在摇篮里。”今天,中国人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摇篮,开始蹒跚学步了,这是指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
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 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讲话中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该讲话
A.反映了科学文化工作政治化的方向 |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C.打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 | D.促使“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C.③①②④ | D.③①④② |
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熔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 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