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
|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近代中国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 B.救亡图存 | C.中体西用 | D.反对专制统治 |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可以作为开端的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 B. | 洋务运动 | C. | 辛亥革命 | D. | 五四运动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广西人民掀起抵制洋货运动 | B.从国外进口的洋货数量不大 |
| C.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D.广西买不 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认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造成这一“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的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 B.工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
| D.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