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
|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的讲话:“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
| 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 D.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
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立法者梭伦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并根据收入将公民分为4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决定公民所要承担的政治义务,等级越高,担任的公共职务越高。他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民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这些表明当时雅典政治的特点是
| A.僭主政治 | B.寡头政治 | C.民主政治起步 | D.民主政治鼎盛 |
古希腊城邦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 B.贵族制的流行 |
| C.君主制的盛行 | D.公民政治的盛行 |
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
| 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 D.明朝在各省设“三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