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仰望布达拉
进入了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zhuànɡ chuánɡ)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jī jǐ)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 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 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 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 宫墙 峭壁 古柳 经幡(fān fán)的倒影一起映入湖里 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站在八廓(kuò ɡuō)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以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
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2)短文中作者分别在哪几个地方看布达拉宫。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①高高地直立。( )
②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
(4)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5)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
(6)跟“看”有关的词有“眺望、看见”,请写出三个表示看的词。
(7)读了这篇短文以后,布达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最后的姿势》是写的是 年 月 日在四川 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 。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 ,他用自己
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
(2)文章表现了谭老师 、 、 、 的高贵品质。
(3)“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 ,是 ,为 ,为 ……”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韩勃 (不满地)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蔺相如 韩勃,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针锋相对”的意思是( )
A.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B.针尖对针尖,刀锋对刀锋。“唇枪舌剑”的意思是( )
A.嘴唇像枪,舌头似剑
B.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论辩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想想括号内的内容交代了( )
A.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B.人物的心理活动。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据课文内容填空。
(1)《负荆请罪》是 ,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 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 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 ,第二部分侧重写的人物是 。
(2)剧本开头先写明 。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 及
;剧中的圆括号内交代 等。
(3)本文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 时期 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 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 、 的博大胸襟和廉颇 、 的可贵精神。
(4)“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也表示 。
(5)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故事: 、 。
据课文内容填空。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诗人 的作品,被人称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 的消息之后
的心情,反映了诗人 的思想。全诗体现了一个“”字,从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 。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 。
(3)杜甫被誉为“”,他的诗被誉为“”。
(4)《示儿》是 爱国诗人 的绝笔,诗中作者以 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 。
(5)两首诗一“ ”一 ”,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的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联系上下文理解。
喃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弥留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
说肖邦“疲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说肖邦“忧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