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阅读(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       )    ②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 (       )    ④自不如远甚也(            )
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固以怪之矣
B.余顾而慕之马之千里者
C.见四野禾苗油油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D.甫②行数里卒数万人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③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虽有千里 能②张元怪 ,随犬出门
B. ①安求 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 道也
C. ①千里马常有, 伯乐不常有②若见 不收养,无仁心也
D.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②若 而不收养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5.

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的主旨。

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小题。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焉而山不
B.所识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其林
C.今为妻妾之为之不知口体之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乎死而后,不亦远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请广于君广:_________(2)寡人矣谕:_________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B.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艰若此 D.存者偷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唐雌的使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至今,像唐唯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负者歌途 ()②杂然而前者 ()
筹交错 ()④不知人之乐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 你能感受到什么?(3 分)
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也,盗/满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盗乎/是可谓学者矣
C.水土也/览物之情,得无 D.公之,喟然叹曰/余之,且曰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译文:
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