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①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②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③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④,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⑤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⑥。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⑦!涉之为王沈沈⑧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⑨,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⑩,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11,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12,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凡:总共。②故人:旧相识,老朋友。③扣:敲。④辩数:反复解说。⑤遮道:拦路。⑥这句的意思是,陈胜和他同乘一辆车回去。⑦夥颐: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⑧ 沈沈:形容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⑨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⑩发舒:放肆,随便。 11颛:通“专”。妄言:胡说。12引去:自动离开。引,退。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苟富贵 苟:___________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_____________
(3)陈胜王凡六月 王:___________ (4)之陈 之:_____________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辍耕之垄上涉之为王沈沈者 |
B.陈涉乃立为王自辩数,乃置 |
C.扶苏以数谏故言陈王故情 |
D.遮道而呼涉夺而杀尉 |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联系【甲】文,再读【乙】文,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⑶相委而去⑷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分)
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2分)
敬词:谦词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小题。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说 拜 谢 退 而 约 客 客 至 期 毕 集 独 兵 部 侍 郎 陈 良 祐 不 至 说 殊 不 平。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皇帝为什么“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寻病终②屋舍俨然③便要还家④处处志之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渔人的行踪。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拾椹供亲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①,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②,以异器③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
注释:①岁荒:年成不好。②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③异器:不同的碗。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顺日拾桑椹 / 日中不至 | B.以白米牛蹄赠之 / 临别赠言 |
C.贼悯其孝/ 悲天悯人 | D.粮食不足/ 足智多谋 |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饭疏食饮水()(2)曲肱而枕之()(3)博学而笃志()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