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士
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①称王姑苏,与国朝②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③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④。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张士诚:出身盐贩,曾与朱元璋争天下。朱元璋破平江时被擒,自缢死。 ②国朝:指明朝。 ③俾:使。 ④嬴:同“赢”。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士谒士诚曰谒:拜见。 |
B.王果能将吾将:带兵。 |
C.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戒:通“诫”,告诫。 |
D.形势莫便于姑苏于:比。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文中的吴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2分)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②。”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④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 ④爱:吝惜,舍不得。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
(3)晏子入见 入见:_______
(4)公遂废酒 遂:_______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乙]文中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分)
[甲][乙]两文都阐述的一个道理是:____(2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第题。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②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③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立有间 间:
(2)使人索扁鹊索: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翻译:
(2)桓侯故使人问之翻译: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
答: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贤于材人远矣
(3)不能称前时之闻(4)固众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 初极狭,才通人 | B.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 |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 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文: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无敢①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项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②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 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注:①无敢:不要。②筹策:古代计算用具,引申为计策。③子房:张良的字。下面几句话,没有停顿,请你用“/”划分句子间的停顿。(只划两处)
夫 运 筹 策 帷 幄 之 中 决 胜 千 里 之 外 吾 不 如 子 房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虽有千里之能 | B.策之不以其![]() |
C.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D.项羽慢![]()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甲】文中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乙】文中刘邦认为他自己取得天下的经验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古文《赵普》,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②阖户启箧取书()
③及次日临政()④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太祖)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2 分)
A.韦编三绝 | B.半部《论语》治天下 | C.凿壁借光 | D.闻鸡起舞 |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根据材料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在课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课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课文原句:
课文中的内容概括: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