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无敢①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项羽慢而侮人,陛下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②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 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注:①无敢:不要。②筹策:古代计算用具,引申为计策。③子房:张良的字。
下面几句话,没有停顿,请你用“/”划分句子间的停顿。(只划两处)
夫 运 筹 策 帷 幄 之 中 决 胜 千 里 之 外 吾 不 如 子 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
C.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D.项羽慢而侮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甲】文中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乙】文中刘邦认为他自己取得天下的经验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选文有改动)

1.

判断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晏子,乘弊车,驾驽马朝:上朝(

②臣得暖衣饱食:吃(

③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遗:遗留(

④公不,趣召晏子说:通"悦",高兴(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A. 夫子 禄寡耶?辍耕 垄上
B. 弊车驽马 奉其身无从致书
C. 臣足矣皆以美 徐公
D. 侈其衣服饮食 不顾其行者朝 往,暮而归
3.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4.

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日:"善。"乃止。(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赵伐燕(2)以大众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

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4.

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满井游记

袁宏道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欲出不 之心而寓之酒也
B. 未百步 返/造饮 尽,期在必醉
C. 冰皮始解/学而 习之
D. 麦田浅鬣寸 /遂 先帝以驱驰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

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 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 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
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
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
矣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
(2)其两膝相比者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处阙:(2)沿阻绝溯:
(3)则湍绿潭素:(4)引凄异属:
(5)渔者歌曰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
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