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诗歌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人们对春去的伤感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与其他诗人所写暮春之景的诗歌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幽居
任 昱
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涧水舂,比邻分得山田种。宦情薄归兴浓,想从前错怨天公。食禄黄齑瓮,忘忧绿酒钟。未必全穷。
【注】 ①舂:舂米。②黄齑(jī):干盐菜。
请简析“小堂不闭野云封,隔岸时闻涧水舂”的表现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幽居”之“幽”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东马塍【注】
[宋] 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 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结合第一联和第二联,请简要分析作者送路六而内心悲愁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憎”,这运用了何种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 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县,在长江北岸。②黄机,南宋词人,身处中原沦丧时期。
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道旁稚子
郑獬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 ①骭(ɡ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诗歌第四句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鹬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这样做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