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情景一:暑期来自嘉兴和舟山不同学校的20名同学参加了2014年中韩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体验活动。

情景
问题
在一场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活动中,沈春同学准备的独奏节目因故取消,而要其参加合奏表演,她想到为这次独奏已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一时感到沮丧……
(1)如果你是她,该怎么做?为什么?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受到中方组织单位的高度赞扬:“你们20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一个人一样,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风采。”
(2)这种风采折射出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在返校途中,同学们纷纷表示:“尽管我们还是初中生,但我们为自己能够承担起这次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而感到自豪。”
(3)你能从同学们关于“使命”的感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情景二:2008年,南通沈绣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3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比利时国王赠送沈绣作品《国王菲利普合家欢》,这是南通沈寿艺术馆继为奥巴马、普京等绣像后第四次承担制造的国礼,南通沈绣声誉远扬,订单不断。但同时又因刺绣人员有限,后继无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资金和传承场所缺乏,无法培养刺绣新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严重阻碍沈绣艺术的传承、繁荣与发展。
(4)作为南通市民,我们拥有一颗爱乡热忱之心。结合材料,为了促进南通沈绣艺术更好的繁荣发展,请你积极为之出谋划策。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增强责任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8月,苏州友新路上的一家饭店拉出“爱,在行动!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的横幅,80后的饭店经理杨晓峰认为自己是开饭馆的,为环卫工人们提供一份可口的午饭是举手之劳。他说:“常常看到环卫工人在路边吃饭,我觉得他们很辛苦,尤其遇到高温、下雨实属不易,就想为他们做点实事。”
(1)分析杨晓峰的事迹,写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他推崇的民族精神及其内容。
(2)报道和宣传杨晓峰的事迹,是为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请问: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杨晓峰免费请环卫工人吃饭,是在践行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的哪一项内容?
(4)向杨晓峰学习,写出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发扬的民族精神及其具体做法。

结合地图,回答问题。

(1)ABCDE标注的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所在的位置。请你按字母的
标注写出任意两个自治区内最有代表性的民族。
(2)从地图中看,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
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被评为“中国小巷总理”之星的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综治委主任吴亚琴,在调解工作中凭借的是“媒人腿、婆婆嘴、妈妈心”。例如,居民李某与范某在2004年前因出租车买卖引起纠纷,上诉到法院,法院判范某付给李某人民币5400元,范某不服,始终未予执行。2009年,李某又提及此事,并以武力相威胁。吴亚琴从法、从理、从情入手进行调解,并将自己一个月工资拿出来要替范某还钱,最终感动了双方,双方握手言和,以2000元钱了结了此事,一件历时十年的积案得到解决。
(1)吴亚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的哪项要求?
(2)从解决李某、范某纠纷的案例中看出,法律和道德有哪些区别?(4分,写出两个即可)
(3)李某、范某纠纷的案例的解决过程,印证了我们学过的什么观点的正确性?(答案不要与前两问的重复,2分)

学习“勇于承担责任”这一内容时,某思想品德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角色与责任”的大讨论,请你参与。
讨论一:角色与责任
(1)找出你的两个角色,并说明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讨论二:我该怎么办
A同学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12.9”大合唱,周日要排练。周六晚上同学打电话邀A同学周日去净月潭滑雪,A同学也非常想去。怎么办?A同学很纠结。
(2)A同学应该做出什么抉择?为什么?
讨论三:我与社会和国家
有的同学说,我是未成年人,我负不负责任对社会和国家没什么影响。
(3)持这种观点的同学不懂得什么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私家车开到自行车道,市民一般都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2014年11月15日,网友在北京姚家园路拍到的一张照片(见下图)引发热议。一个骑行的老外拦在一辆窜进自行车道的轿车前,阻止其通行,并做出手势让其倒车。

(1)根据生活经验设想一下,如果私家车都开到自行车道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2)老外的行为是在落实什么规则?除此之外,再列举两类规则。
(3)我们应该向照片中的老外学习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