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世博会又被誉为“人类经济、科学、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省会”。据调查,人口膨胀、空气污染严重、水电缺口、工业能耗高、交通拥挤等因素会使人们的城市生活变得焦虑而没有幸福感。城市,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是世博会带给人类的思考。
(1)使人们的城市生活变得焦虑而没有幸福感的因素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哪几大问题
(2)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实施了什么战略?
(3)你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符合这一战略要求的做法吗?(至少列举2个)
(4)那么,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
(5)作为中学生,能为实施这一战略做些什么?
材料一: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为了使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更好地遵循和贯彻这一宪法原则,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总则第2条。
材料二:从2013年7月1日开始,苏州重点整治为人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届时,对行人闯红灯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多人同时闯红灯的,将重点处罚“带头大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神圣的宪法”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
(2)“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现象是人们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有人觉得这种行为早该受到责罚了。请你用《与法同行》的相关知识,列出认同这种主张的理由。
材料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加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加快民族自治地区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好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我们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是什么?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三点即可)( 6分)
(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准备怎样与班上的少数民族同学交往?(至少两点)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增长,国家财富积累大增,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如今我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的第二位。
材料二:目前,虽然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人均GDP尚排在世界百位之后,城乡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农村仍然落后,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请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材料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虽然有所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
(1)材料一中提到的属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经济形式分别是什么?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对非公有制经济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3)要坚持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一: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5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
材料二:养殖专业户张先生针对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可真大。燃有沼气,饮有山泉,病有医保,地有高产,村民讲卫生,处处换新颜……”
(1)材料一中,201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化说明了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2014年城乡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