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
| C.他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
|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在中国曾制造过两次大屠杀()
| A.大连、南京 | B.大连、旅顺 |
| C.旅顺、南京 | D.旅顺、上海 |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
|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 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
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 A.《血战台儿庄》 | 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
| C.《百团大战始末》 |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 |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
|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