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先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在头脑中有个初步印象;再通过对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进一步研读,边读边想象,明确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请写下来。
。
(2)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的; 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
阅读练兵场。
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从小就喜欢研究生物。
有一次,达尔文在野外看到一只从来没见过的昆虫,就用左手抓住它。这时,他看到了另一只从来没见过的昆虫,赶紧用右手抓住它。谁知道又飞来一只更加稀奇的昆虫,达尔文想马上抓住它,可是又舍不得放掉手里的昆虫。怎么办呢?他连忙把手里的昆虫放到嘴里,腾出右手抓住那只稀奇的昆虫。尽管那只昆虫在达尔文的嘴里喷射出又辣又苦的液体,可是,他忍着,紧抿着嘴巴跑回家,小心地把三只昆虫装进玻璃盒,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来。
大后成了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1.照样子,写词语。
又辣又苦()()()
仔仔细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赶紧——( )著名——( )
稀奇——( )马上——( )
3.回答问题。
(1)达尔文一共发现了几只昆虫?
(2)达尔文除了用手拿昆虫,还把昆虫放在哪儿?
(3)达尔文长大后成了什么人?
精彩回顾。
1. 认真读读课文,你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
2. 法布尔长大后成了什么人?
3. 法布尔写出的闻名世界的著作叫什么?
阅读练兵场。
两个孩子的科学研究
很多医学专家常常告诫我们说,公共图书馆的书报、公共场所的扶手以及纸币上,都留有许多种类的病菌,接触后必须洗手、消毒,以免传染疾病……
但是美国华盛顿的兄妹俩——12岁的布罗克和9岁的莎拉却并不“人云亦云”,他们对专家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他们在父亲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取证和研究。
他们把消好毒的棉布条放在12个地铁车站的电梯扶手上,然后在3天后收回棉布条并做细菌培养,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可能传染疾病的有害病菌。
此后,他们又把同样的棉布条放在图书馆的15本畅销书和家里的100张纸币上,进行了同样的检测。结果证明:放在畅销书上的棉布条也没有很多病菌,而放在纸币上的却滋生有大量病菌。
他俩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书本上和扶手上没有很多病菌是由于生长环境并不良好,而纸币上往往沾有油污,而且常常放在衣袋或钱袋里,因此温度较高,形成了一个特别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
他俩的研究报告后来发表在权威的《流行病学》杂志上,受到了专家的关注和肯定。据说,他俩是这本杂志创刊以来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作者。
1.查字典,在词语上注音。 .
( )( )( )( )( )
告诫繁殖滋生病菌传染.
2.读短文,你知道下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人云亦云:
3.根据短文主要内容填表。
检测对象 |
结果 |
4.布罗克和莎拉经过取证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
精彩回顾。
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道:“我不是骗你们。我是要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1.科学家共说了()句话。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奇怪”的问题了吗?
阅读练兵场。
两个孩子的科学研究
很多医学专家常常告诫我们说,公共图书馆的书报、公共场所的扶手以及纸币上,都留有许多种类的病菌,接触后必须洗手、消毒,以免传染疾病……
但是美国华盛顿的兄妹俩——12岁的布罗克和9岁的莎拉却并不“人云亦云”,他们对专家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他们在父亲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取证和研究。
他们把消好毒的棉布条放在12个地铁车站的电梯扶手上,然后在3天后收回棉布条并做细菌培养,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可能传染疾病的有害病菌。
此后,他们又把同样的棉布条放在图书馆的15本畅销书和家里的100张纸币上,进行了同样的检测。结果证明:放在畅销书上的棉布条也没有很多病菌,而放在纸币上的却滋生有大量病菌。
他俩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书本上和扶手上没有很多病菌是由于生长环境并不良好,而纸币上往往沾有油污,而且常常放在衣袋或钱袋里,因此温度较高,形成了一个特别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
他俩的研究报告后来发表在权威的《流行病学》杂志上,受到了专家的关注和肯定。据说,他俩是这本杂志创刊以来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作者。
1.查字典,在词语上注音。 .
( )( )( )( )( )
告诫繁殖滋生病菌传染.
2.读短文,你知道下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人云亦云:
3.根据短文主要内容填表。
检测对象 |
结果 |
4.布罗克和莎拉经过取证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