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节选自《隋书》,有删减》)
[注释]①逭:逃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好学,善文属:写作 B.杨素等因机扇构:构成
C.收数年之赋逆:预先 D.思逞无之欲厌:满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持去今其智反不能及
B.大臣用事廉颇,赵之良将也
C.上不恤也臣壮也,犹不如人
D.除谏官掩其过敛资财送其行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炀帝“矫情饰行”的一组是
①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                     ②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 
③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                    ④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 
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     ⑥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年少时就深得高祖喜爱。后来高祖到他住处,见到乐器好像很久没有用过,由此认为他不好声妓。
B.太子杨勇因宠爱妃妾而失宠,杨广为显示自己不宠爱妃妾,就对妃妾生的孩子不管不问,以此讨好皇后。
C.隋炀帝性情诡谲,因此,他每到一处,当地官员都会争着供奉美食讨好他,而隋炀帝也会视进奉多少予以奖惩。
D.隋炀帝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顾百姓死活,他的覆灭正好验证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这句话。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2)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3)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
画线句出自课文《_______》,本文出现的成语有___________(任填两个)。李密在祖母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课文中所说_________的诺言(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周门人方之游夏________(2)后刘终,服阕________
(3)孔明言教何碎________(4)华善之 ________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密以祖母年高问征夫以前路
B.有暇则讲学忘疲他植者则不然
C.齐桓得管仲而霸秦师轻而无礼
D.士之有名感吾生之行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的深刻认识。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②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③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④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⑤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 ②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   ③驵:音zǎng ,市场经纪人。 ④亢亢:指骡子的脊骨高。   ⑤帑:音 tǎng,库房。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向质果缘
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自追及,告以不堪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D.闻公欲以嫁女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其驵舞秤权阴厚整”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与猾驵计 B.则或咎其欲出者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其孰能讥之乎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危整对驵的态度是;事例中三人的共同品质是 。 (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属如愀然卒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顺流而东也”中“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侣鱼虾而友糜鹿 B.火尚足以明也
C.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下列句子中和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句是()

A.而今安在哉 B.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为其然也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三国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填战役) 的往事。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入为侍中。
及山涛薨,以舒领司徒,有顷即真。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以年老,每称疾逊位。中复暂起,署兖州中正,寻又称疾。尚书左丞郤诜与舒书曰:“公久疾小差,视事是也,唯上所念。何竟起讫还卧,曲身回法,甚失具瞻之望。公少立巍巍,一旦弃之,可不惜哉!”舒称疾如初。后以灾异逊位,帝不听。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
——选自《晋书·列传十一》,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振其匮乏振: 救济
B.多出众议之表表: 外,与“里”相对
C.以舒领司徒领: 带领,率领
D.每称疾逊位逊: 让,退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作《师说》以贻之
B.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在州三年,以简惠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D.后因正旦朝罢还第,表送章绶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时,魏舒马上站出来表明自己就是当郎官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他的高度自信。
B.魏舒在后将军钟毓与下属的射箭比赛中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能对自己没有识才而感到抱歉也表现了钟毓的磊落胸怀。
C.魏舒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受文帝器重,认为他就像衣服的衣领和袖口一样堂堂正正,可做众人的表率。
D.魏舒仪表堂堂,大智若愚,为人正直。虽建立了巍巍大业,但是也并不因此窃取高位,几经辗转辞去官职。

文言文翻译断句。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以为高耳。
②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③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达命。
(2)用斜线“/”给下列划“”线的文字断句。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①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②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皋陶:人名,舜时的司法官。②易:治。
分 人 以 财 谓 之 惠 教 人 以 善 谓 之 忠 为 天 下 得 人 者 谓 之 仁 是 故 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每题2分,共6分)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1,春搜秋狝2,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哉?其势不可也。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节选自《史记谏伐匈奴书》
注:1大凯:周王所奏凯旋班师的军乐。2蒐:春天打猎。狝:秋天打猎3程督:按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加以规范督导4)尉佗:即赵佗。他建立了南越国。章邯:本是秦朝将领,在秦末大乱中投降项羽,受封为王。
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不敢避重以直谏诛:惩罚。
B.兵革不哉备:准备。
C.夫务战胜武事者穷:用尽。
D.事苦则虑易:改变。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作为主父偃不主张攻打匈奴的依据的一项是
(1)天下虽平,忘战必危(2)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
(3)轻兵深入;粮食必绝(4)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
(5)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
(6)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A.(1)(3)(5) B.(1)(4)(6)
C.(2)(4)(5) D.(2)(3)(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明主的治国之道,是主父偃在进谏中反复强调的问题,他企图以此说服皇上,并希望皇上能因此免除他的死罪。
B.主父偃在进谏中引经据典,以秦始皇不听李斯劝告而攻打匈奴最后导致天下叛秦为例,劝谏皇上听从自己的意见。
C.主父偃深谙进谏之道,首先以传统的君臣职责作为自己冒死进谏的理由,接着表明自己的忠心,为进谏打好了基础。
D.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都未能降服过匈奴,也不看重匈奴,主父偃认为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慎重对待攻打匈奴之事。

翻译(每句2分,共10分)
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