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泊来货”的汪洋大海上前行。该图( )
|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恶劣行径 |
| 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
| C.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
| D.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
|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
“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④加速了农村两极分化
| A.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
|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
|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