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欢乐岛。
只知道这么多
1912年4月14日,载(zài zái)着2200多人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在冰海中遇难(nán nàn),船身开始下沉。
人们慌乱地离开轮船,妇女和孩子首先上了救生船。这时,一名妇女大声呼救道:“请给我空出个地方!我的两个孩子在那只救生船上,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有人回答:“这里没有地方了!”孩子们听到妈妈的声音,伤心地哭泣着。
一位陌(mò mè)生的年轻妇女坐在孩子们身边,她从容地站起来说:“我这儿有座位!坐我的位置吧!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说着,她离开了救生船。
不久轮船沉了,这位年轻的妇女和船上1500多人不幸遇难。她是谁?据说是伊文思小姐,乘船要回自己在波士顿的家。关于她的情况,人们只知道这么多。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判断对错。
(1)当一名妇女大声疾呼“请给我空出个地方”时,没有一个人理会她。 ( )
(2)遇难时,是妇女和儿童先上救生船的。 ( )
(3)伊文思把座位让给那位妇女,就是把生的希望给了那位妇女,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 )
3.如果让你为伊文思让座的行为题词,你会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爱即是职责
去年的一天,我陪母亲去医院量血压。
我们在急诊室旁边的医疗室里刚刚坐下,就听见救护车鸣笛而来。急诊科的几个大夫小跑迎上去,从车里抬下一个重症病人。
他们把病人放在抢救室的病床上,主治大夫问清病人的情况后,一边吩咐其他大夫为病人量血压、输液、输氧,一边亲自用双手按压病人的胸部。
病人没有丝毫反应。
病人家属焦急地盯着主治大夫,眼里充满了哀求。
主治大夫翻开病人的眼睑看了看,急忙拔掉病人嘴上的氧气罩,不顾病人满口黏液,俯下身去,用嘴对病人的嘴开始人工呼吸。
所有的大夫都愣住了,因为病人的血压已降为零,心跳也已停止,主治大夫完全可以对病人的家属宣告病人死亡。
过了一会儿,主治大夫站起身,走到病人的家属面前,摇了摇头,轻声说:“他走得很安详……准备后事吧。”
走出抢救室,一位实习生小心地问:“老师,那个人明明已经死了……你对一个死人做人工呼吸,岂不是徒劳无功吗?”
那位主治大夫看了看实习生,严肃地说:“在我这儿,只有病人,没有死人。病人哪怕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作为医生,我们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那就去热爱每一个病人,每一个生命,这是一个医生最起码的职责。”
1.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你对文中的画线句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1.“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没有想过吗?”老师昕说的这句话,和前文中同学的哪些表现相对应?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描写怀特森老师?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我的老师
我最喜爱教英语的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学英语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英语26个字母都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一次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当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牵引飞机试航。同学们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认真听讲,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
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开了口:“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需要大家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喜欢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她)才恍然大悟。
“期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喜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从文中第3、4、5节中画句子。
(1)用“”从文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理解我们的句子。
(2)用“________”从文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引导我们的句子。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章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事例写出“我”喜欢英语王老师,这两个事例是和__________这句话连接起来的。
(2)“我”喜欢的王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阅读欢乐岛。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cāo cháo)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sāi sài)外常常狂风怒号(háo hào),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zhuì duì)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用“√”选出文中括号内的正确读音。
2.用横线画出描写野外条件恶劣的句子。
3.在文中找出一个中心句,用双横线画出来,并在中心句里找出一个短语作为这段话的小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先写了詹天佑接受任务,开始勘测线路;接着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然后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最后写他怎样_________________的。
5.根据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李大钊在狱中
在一次对敌斗争中,李大钊不幸被捕了。
在监狱里,李大钊受尽了折磨,但是他不怕敌人的严刑拷打。敌人用竹签扎进李大钊的手指甲里,鲜血顺着竹签直流,他咬紧牙关,不说一句话。敌人扒掉李大钊的衣服,打得他浑身是伤,几次昏迷过去,可是这丝毫动摇不了他的革命意志。
1927年4月28日□敌人在院子里安了绞刑架□准备杀害李大钊□李大钊面对凶恶的敌人□从容不迫地走上绞刑架□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作了最后一次演说□你们虽然能杀死我□但怎能杀死共产主义□我们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色的种子撒遍各地□共产主义一定能在中国取得胜利□他三次高呼□共产党万岁□最后英勇就义□
李大钊对革命充满信心,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怕敌人严刑拷打,甘愿为革命献出生命。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3个成语,抄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给第3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4.本文赞扬了李大钊什么样的崇高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