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11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7个计数点A、B、C、D、E、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
(1)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s
(2)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 m/s, (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计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m/s2。(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用电火花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的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V的交流电.使用时,要把纸带穿过__________,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产生_______________,于是就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
(2)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时刻的关系应当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3)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判定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4)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 =1.38m/s,
=__________m/s,
=3.90m/s.
(5)利用求得的数值作出小车的v-t图线(以打A点时开始记时),并根据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m/s2.
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0.12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移动滑线变阻器的滑动片应特别注意防止.
(2)该同学测得如表的五组数据.根据数据在答题卡中的图(b)中作出I-U图线,从图线中得到电源的电动势E=V,内电阻r=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
2 |
3 |
4 |
5 |
|
U/V |
1.37 |
1.32 |
1.24 |
1.10 |
1.05 |
I/A |
0.12 |
0.20 |
0.31 |
0.50 |
0.57 |
(3)该实验中,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
有一灯泡上标有“6V,0.1A”字样,现要测量该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3V,内阻1.5kΩ) B.电压表(0~6V,内阻3.0kΩ)
C.电流表(0~0.3A,内阻2.0Ω) D.电流表(0~6A,内阻1.5Ω)
E.滑动变阻器(30Ω,2A) F.滑动变阻器(100Ω,0.5A)
G.学生电源(直流9V)及开关、导线等
(1)试验中所用的电压表应选,电流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
(2)要求电压从0开始测量并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甲、乙、丙、丁中的哪一个电路图.测出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原因是.
(1)某同学选择多用电表的“×10”挡测量一电阻的阻值。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指针情况。则电阻的阻值约为__________Ω.
(2)为了精确测量该电阻的阻值,该同学从实验室找来了下列器材:
电流表A1(0~40mA、内阻r1=10Ω)
电流表A2(0~100mA、内阻r2≈5Ω)
滑动变阻器R(0~10Ω)
定值电阻R0(阻值为100Ω)
电源E(电动势6V、有内阻)
开关、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要求调节范围尽可能大,在方框内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②用I1、I2分别表示电流表A1、A2的示数,该同学通过描点得到了如图所示的I1-I2图像,则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_Ω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小物块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光滑水平桌面滑行,之后平抛落至水平地面上,落点记为M1;
(2)在钉子上分别套上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使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重复步骤(1),小物块落点分别记为M2、M3、M4……;
(3)测量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①为求出小物块从桌面抛出时的动能,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
(填正确答案标号,g已知)。
A.小物块的质量m | B.橡皮筋的原长x |
C.橡皮筋的伸长量Δx | D.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
E.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L
②将几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物块做功分别记为W1、W2、W3、……,小物块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分别记为L1、L2、L3、……。若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则应以W为纵坐标、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
③如果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则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