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回答:
(1)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来源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回答:根据材料概括《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人权宣言》的颁布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
(2)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与评价相对应的拿破仑的活动史实。依据下表,说说你学到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史实 |
评 价 |
① |
适应了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的"皇帝" |
② |
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
③ |
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
江南经济的发展史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二: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影响深远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什么时候完成?
(2)从材料二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拓展探究
1. 概括指出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2.假如你是文成公主入吐蕃时的一名送亲使者,当时的吐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十几年过去了,你再次出使吐蕃,唐王朝因与吐蕃的联姻使唐蕃交界处有什么变化,你要向文成公主汇报,吐蕃人民在生活、生产中有什么变化,你还要向唐朝皇帝上奏。这些请你写成回忆录的形式,留给后人吧。
3.唐朝是我国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这与唐朝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比较融洽有关系吗?请大家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有关唐文化昌盛与民族政策的关系的论文,不少于300字。
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派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入藏,西藏和内地的先进省市结对,进行对口重点帮扶。你能说出关于援藏干部的感人故事吗?
【改编】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役制度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两项措施。
(3)举两例具体史实说明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唐朝繁荣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2)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
(3)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原创】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1)图1中的广州、厦门、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哪次战争后对外开放的?图2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得益于中共哪次会议的召开?
(2)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
(3)从图1到图2反映了我们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