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的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苏俄,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在探索建设之乎者也的道路中"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苏联模式"是指什么?(2.5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个国家?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德国、日本为摆脱这次经济危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5.5分)
材料三

(3)某市博物馆打算举办"中国梦·改革历程回眸"图片展,图1和图2是其中将要展出的两幅图片。如果你是这次图片展的解说人,请你任选一幅图片,为它撰写一篇解说词。
要求:①用形象的语言概括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题、来龙去脉和影响。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有感染力。
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美国扬言把60%的兵力部署在亚洲,在日本冲绳部署鱼鹰直升机,这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体现,钓鱼岛问题的背后折射出美国的影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材料二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说:“你把手伸过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材料四下图为中国海监执法编队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对非法进入我领海活动的日方船只进行监视取证,同时喊话严正声明我国立场。

材料五 2013年3月14日,习近平与奥巴马互通电话强调: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确立未来方向的历史性机遇。双方应加强对话沟通,继续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方向稳定向前发展,构建基于健康竞争而非战略博弈的新型大国关系,双方应加强合作,确保亚太地区安全、稳定、繁荣。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对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反映当时中美苏英等国为了应对危机,1942年发表了什么文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提到 “中美25年没有交往”,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哪一外交政策?
(4)根据材料四,假如你是中国海监执法人员,应严正声明怎样的立场?
(5)综合上述材料,放眼未来,设想中美日三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

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探讨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共14分)
活动一回顾历史,请你推荐:同学们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进行了分类,你能推荐相应的史实吗?

改革的类型
国别
史实
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中国
商鞅变法
日本
大化改新、①
俄国

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美国
罗斯福新政
苏俄

中国
改革开放
适应先进生产方式、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
中国(北魏)

殖民地、半殖民地自强御侮的改革
中国

日本
明治维新

(1)请你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序号后
活动二关注现实,请你畅谈:
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讲话: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两个一百年”的时间分别开始于哪一年?
(3)民生问题历来受各国政府关注,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请你结合习主席的讲话谈谈,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该怎么做?
活动三升华认识,请你辨析
在学习了中外古今的改革后,同学们对改革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有的说,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有的说,改革不当也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国家的分裂。
(4)你认为呢?请你用相关史实说明你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落后带来屈辱】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这种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
【救国于危难】
材料二: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革命新曙光】
材料三:“为血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时代的序幕。
材料四:200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下图是2006年10月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

(1)“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指什么战争?
(2)有人将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救治行动”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一个时代”指的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四回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你有何感想?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举办了一次以“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主题的探讨活动。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方。
——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2014年3月1日晚21时20分许,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一伙暴徒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已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
——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地区?清政府是怎样处理该事件的?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材料三这种行为?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讨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峙中的两大集团图(图一)
材料二: 欧盟图(图二)
材料三:2013年10月07日,外交部就李克强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妥善应对金融风险,推进区域一体化,谋求共同发展,是本地区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本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的主要任务。(图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中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后又在欧共体建立过程中进行合作的两个国家。两大军事集团的不正当合作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西欧的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
(4)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为了国家关系的和谐,世界各国的合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