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传真机。根据课文填空。
(1)《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是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课文以________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对嘎羧 、 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的高尚情怀。
阅读漫游。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是()。③或者是重峦叠崎,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和。
2.第二自然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假山的特点是。
4.将“技术”和“艺术”正确地填入第二自然段中的②句中的括号内,并说说你这样填写的理由。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
(2)。(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8.第二自然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浪线画出。
9.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10. 第一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课文链接。
一天,巨人回来了,原来他到朋友家做客去了,一去就是7年。一进家门,他就看见了在他花园中嬉笑打闹的孩子们。
“你们窜到这儿来干什么?”巨人粗暴地叫道。孩子们吓得一哄而散。
“我的花园就是我的花园。”他继续吼道,“这点道理你们还不明白吗?除了我,谁也不准进来玩。”
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筑起一道又高又厚的围墙,还挂起了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严禁外人入内,违者重罚。”
……
巨人看着窗外这情景,心情很不平静。他感慨万分地说:“我太自私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春天不愿意到我这儿来。我要马上去把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抱上树顶,然后立刻把围墙拆掉,从此以后,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悄悄地走下楼,轻轻地推开门走进花园。然而,孩子们看见他来了,吓得赶紧从树上溜下来,撒腿就跑。花园里顿时又变成了寒冷的冬天。只有那个最小的孩子没有逃,因为他哭得太伤心了,泪水遮住了眼睛,他根本没有发现巨人出来了。巨人小心翼翼地走到他的背后,把他轻轻地抱起来,放在树枝上。树上立刻开出了鲜花,鸟儿也飞来歌唱。小孩伸出双臂搂住巨人的脖子,亲吻他。别的孩子看到巨人不再像从前那样凶狠,便纷纷跑回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
巨人说:“孩子们,从现在起,花园就是你们的了。”说完,他抡起一把大斧,把围墙全部拆光了。中午,人们去赶集,看见巨人正同孩子们在天堂般美丽的花园里兴高采烈地做游戏。
……
1.巨人的自私是从哪些言行里表现出来的?
2.孩子们、巨人给花园带来了哪些变化?
3.巨人找到春天不肯到他的花园里来的原因了吗?是什么?
4.孩子们见到巨人为什么又都吓跑了?那个最小的孩子为什么没跑?
5.写赶集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6.巨人用斧子砍围墙的举动有什么含义?
课外阅读。
愿小树苗健康成长(节选)
可爱的孩子们,每当我想到你们,眼前就浮现出那些充满生机的小树苗。你们像小树苗一样,柔软的枝条,嫩绿的叶子,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你们睁着惊奇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多么新鲜,多么有趣,多么灿烂!可是,我要提醒你们,狂风暴雨,病虫害,环境污染,都会危害小树的成长。对那些长得歪歪扭扭的小树,还要进行矫正、修剪。同样,社会上的某些坏思想、坏作风和旧的习惯势力,也会污染和危害你们。因此,你们就需要认真学习,接受教育,提高辨别力,增强抵抗力。要学会在这个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上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样,你们就会像小树苗一样,长成大树,聚成森林,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材。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和煦:
矫正:
2.在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 )——( ) ( )——() ( )——()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5.文中的“小树苗”只是指树吗?还指什么?
6.联系上下文,说说“我要提醒你们,狂风暴雨,病虫害,环境污染,都会危害小树的成长。”这句话的含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漫游。
回忆我的母校
我从来不知道,我童年时就读的小学校的老师一直记着我。我的侄子现在就在那所小学读书,有一次回家乡时,我的侄子对我说:“我们的老师知道你的,她说你是个作家,你是作家吗?”我含糊其辞。我侄子又说:“我们M老师说,她教过你语文的,她教过你吗?”我不停地点头称是,心中受到了某种莫名的震动,突然意识到一个人会拥有许多不曾预料的牵挂你的人,他们牵挂着你,而你实际上已经把他们远远地抛到记忆的角落中了。
那所由天主教堂改建的小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美好而生动的,但我从未想过再进去看一看,因为我害怕遇见教过我的老师。我外甥女小时候也在那所小学上学,有一次我去接她,走进校门口一眼看见了熟悉的礼堂,许多往事掠过眼前,脚步神奇地变得恍惚不定。我想继续往校园深处走,但走了没多远恰好看见校长从办公室出来,那个熟悉的身影竟然使我望而却步,大概在几秒钟的犹豫之后,我慌慌张张地退到了小学的大门外。
……
离开母校20年以后,我收到了母校校庆70周年的邀请函。
但是开始我并不想去,那段时间我正好琐事缠身。我父亲在电话里的一句话使我改变了主意,他说:“他们只要半天时间,半天时间你也抽不出来吗?”
一个秋阳高照的午后,我又回到了我的小学,孩子们吹奏着乐曲欢迎每一个参加庆典的客人。我刚走到教学楼的走廊上,一位曾经教过我数学的女教师快步迎来大声叫我的名字,说:“你记得我吗?”“我当然记得。”事实上我一直记得每一位教过我的老师的名字,让我不安的是她这么快步向我迎来,而不是我以学生之礼叩见我的老师。后来我又遇见了当初特别疼爱我的一位老教师,她早已退休在家了, 她说要是在大街上她肯定认不出我来了,她说:“你小时候特别文静, 像个女孩子似的。”我相信那是我留在她的记忆中的一个印象,她对几千个印象中的一个印象,虽然这个印象使我有点窘迫,但我却为此感动。
就是那位白发苍苍的女教师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穿过走廊来到另0一个教室——那里有更多的教过我的老师注视着我,或者说是我紧紧地握着女教师的手,在那个时刻我眼前浮现出20多年前一次春游的情景,那位女教师也是这样握着我的手,把我领到卡车的司机室里,她对司机说,这孩子生病刚好,让他坐在你旁边。一切都如此清晰。
我忘了说,我的母校两年前迁移了新址。现在的那所小学的教室和操场并无旧痕可寻,但我寻回了许多感情和记忆。事实上我记得的永远是属于我的小学,而那些尘封的记忆之页偶尔被翻动一下,抹去的只是灰尘,记忆仍然完好无损。
1.填上合适的词。
()的角落()的印象()的脚步()的身影
()的旅行()的女孩()的母校()的记忆
2.在选文中找出相应意思的词语。
(1)震撼()
(2)看着却不敢向前()
(3)拿不定主意()
(4)完完整整没有损失()
3.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你实际上已经把他们远远地抛到记忆的角落中了。
4.写几个表示“思念”的词语。
5.听了侄子的话,我为什么心中受到了某种莫名的震动。从下面 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A.侄子说话太没礼貌。
B.侄子的话使我想起老师。
C.我突然意识到老师牵挂着我,我却已把他们抛到记忆的角落。
了。
6.“事实上我记得的永远是属于我的小学,而那些尘封的记忆之页偶尔被翻动一下,抹去的只是灰尘,记忆仍然完好无损。”这句话意思是()
A.我们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母校,因为母校对于自己很重要。
B.母校应该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而且应该完好无损。
C.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它就像陈年的酒,虽然瓶上布满了灰尘,但打开后依然是那样的清香怡人。
7.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我改变了不想回母校的主意?
8.为什么“现在的那所小学的教室和操场并无旧痕可寻,但我寻回了许多感情和记忆”?
阅读下面片段完成练习。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账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
似乎柔和而又。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
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1.给文中画线的字或词注音。
主角()颦()婀娜()
2.在文中横线上分别填人恰当的词语。
3.选段中“膨胀”起来指的是什么?
4.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使观众沉浸在艺术享受中而忘了鼓掌。 |
B.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的赞誉,远远胜过热烈的掌声。 |
C.观众对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以无声赞誉来代替热烈的掌声。 |
D.女主角的歌唱和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的共鸣比狂暴的掌声更强烈。 |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