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连续观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
B.第二次观察前滴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
C.第三次观察前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以防污染镜头 |
D.在低倍镜下就可看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
C.![]() |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 |
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植物种类 |
植被覆盖率 |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
|||||
改造前 |
20种 |
10% |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
||||
改造后 |
30种 |
25% |
菖蒲、芦苇、睡莲
|
下列关于“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水族箱或鱼缸中加入适量的池塘水,形成一个小型环境 |
B.将上述装置放在没有干扰,阳光直射的地方 |
C.本实验需要统计池塘水中生物种类和每个物种个体数量 |
D.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右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