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在观看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表
(1)木块每次都从O点静止下滑,到达A点的 相同。
(2)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 ;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___状态时,这两个力有怎样的关系。实验时,需要记下___的示数。若实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则物体___处于平衡状态(选填“可能”或“不可能”)。
小明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来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每空1分,计6分)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 (选填“上”或“下”),使它们的中心在。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利用这一原理原理制成。
如图11甲所示,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三节新干电池,灯泡额定电压是3.8V,其灯丝电阻约是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1A”的字样,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中未连接的部分连接好,使它成为完整的实验电路。
(2)小刚合理地连接好电路,并按正确的顺序操作,但闭合开关后灯不亮,聪明的小刚猜想:
A、可能是灯丝断了 B、可能是变阻器断路
C、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D、可能是电流表断路
根据小刚的猜想,请你借助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验证小刚的猜想,将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填入下表:
猜想 |
电流表示数/A |
电压表示数/V |
如果A成立 |
||
如果C成立 |
(3)假如电压表0—15V挡量程已损坏,小刚仍想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将小刚设计的电路图画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4)按小刚新设计的电路图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达到V,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各1分)
如图10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当点燃蜡烛A时,在玻璃板后不管怎样移动蜡烛B,B都不能与A的像重合,其原因为。
(3)调整玻璃板后,点燃A蜡烛,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功率,现提供如下器材:电压表(量程有“0-3V”和“0-15V”),电流表(量程有“0-0.6A”和“0-3A”),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10Ω1A”“20Ω2A”“50Ω”1.5A),开关,学生电源和若干条导线
小明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测得了如下表所示的六组数据,若灯泡电阻和电源电压在实验过程中不变,根据这些数据解答问题: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电压表示数U/V |
3.0 |
2.8 |
2.5 |
2.0 |
1.8 |
1.5 |
电流表示数I/A |
0.10 |
0.12 |
0.15 |
0.20 |
0.22 |
0.25 |
(1)在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应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可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越大,电流表的示数却越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 _。
(2)该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是______V,灯泡电阻是______Ω。
(3)该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该是______W。
(4)从实验数据来看,所选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应当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