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阅读。
放烟花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爸爸放烟花。啊,多漂亮的烟花!有的像一顶小雨伞,有的像一朵红色的太阳花,有的像天上那闪闪的星星。
1、这段话有( )句。
2、第 3句写出了烟花的( )。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A.林海音 B.叶文玲)。课文主要记叙的是她________时代的读书生活。
(2)文题中的“长生果”指的是________,文题的命题方式是________(A.拟人 B.比喻),“我的‘长生果’”的意思是________
A.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书伴着我一天天成长。
B.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应该多读书,走到哪儿都应该带一本书。
阅读。
名人读书法
周士君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无论……都……即使……也……
既……又……虽然……但是……
◆为了说明“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作者举了三个例子,
一个是鲁迅的
一个是爱因斯坦的
另一个是毛姆的
◆你喜欢哪种读书法(可以是本文介绍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为什么?
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最先接触的读物是,接着“我”看到了真正的 ,再后来成了“我”心中的“绿洲”,最后像磁石一样吸引“我”的,是 。醉心书籍,让“我”懂得了作文首先要 ,还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从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长生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莎士比亚说:“________________的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