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兵场
我爱菊花
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花,有米兰,有玫瑰,还有太阳花……每年春夏间,它们争芳吐艳,惹人喜爱。然而,我最喜欢的是迎霜怒放的菊花。
深秋的早晨,大地、屋顶、树枝上都洒满了寒霜。瑟瑟的秋风吹来了,黄叶纷飞,百花凋谢。可是菊花却挺立着干,伸长着枝,张开着叶,盛开着花,显示了傲霜耐寒的性格。
菊花种类繁多,颜色艳丽,姿态万千。就说我家院子里的菊花吧,那白菊白得像雪,黄球菊白里透黄,墨菊紫里透红,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再说形状吧,龙须菊的花瓣向上卷起,好像小姑娘头上的卷发。白菊花瓣很大,向外伸展着,大有展翅欲飞之势。黄球菊开放时,朵朵花儿就像毛茸萆的鸡娃……这一束束菊花,在颯飒寒风中竞相开放,真是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我爱菊花。菊花啊!你坚强的品格激励着我奋发向上!
1. 比一比,再组词。
琴( ) 洒( ) 瓣( ) 须( )
瑟( ) 晒( ) 辩( ) 需( )
2.请用“—”両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菊花傲霜的动词。
3.文章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4.“再说形状吧,龙须菊的花瓣向上卷起,好像小姑娘头上的卷发。白菊花瓣很大,向外伸展着,大有展翅欲飞之势。黄球菊开放时,朵朵花儿就像毛茸茸的鸡娃……”
这段话中,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把龙须菊向上卷起的花瓣比做,把黄球菊的朵朵花儿比做。
5. 按要求摘录词或词组。
(1) 描写菊花的性格:
(2) 描写菊花的颜色:
(3) 描写菊花的形态:
阅读小木屋 。
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震撼。
“我希望,”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哥那样。”
保罗惊愕地看着那男孩,冲口而出地邀请他:“你愿不愿意坐我的车去兜兜风?”
“当然,我非常愿意。”
男孩兴高采烈地坐上车。绕了一小段路后,他眼中充满兴奋地说:“先生,你能不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笑了,他想那男孩一定是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辆新车回家。但是保罗这次又猜错了。男孩请求他:“你能不能把车停在那两个台阶前?”
保罗把车停在了台阶前,男孩跑上了台阶。过了一会儿,保罗听到他回来的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原来他带着跛脚的弟弟出来了。他把弟弟安置在台阶上,紧紧地抱着他,指着那辆新车,对弟弟说:“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告诉你的那辆新车。那是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这样的车,到时你就能去看那些挂在窗口的圣诞节饰品了。”
(1)圣诞节是每年的哪一天?
(2)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3)保罗有几次猜错了男孩的心思?请说说具体情况。
(4) 你认为男孩(哥哥)是怎样的一个人?
(5)通过这篇短文,你领悟到什么了呢?
阅读小木屋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窜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东奔西跑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当我累得只喘粗气,瘫坐在地上时,那些小精灵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用随身携带的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
看着这只一动不动地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我很开心,想伸手去摸摸它。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我的手触电般地缩回原处。我望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直盯盯地望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
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决定回家后不对女儿说这件事。
(1)请用“”画出我扑捉松鼠的词,用“”画出松鼠逃窜的句子。
(2)在捕捉的过程中,“我”把松鼠比喻成,捕捉之后“我”比喻松鼠为。但不管怎样都表现出作者对松鼠的之情。
(3)句子加工厂
①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造句)
②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的小松鼠。(缩句)
(4) 你怎样理解“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句话?
(5)“我”最后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阅读小木屋。
老婆婆的手像干树枝,脸像枯树皮,牙齿脱落,两颊凹陷,可她的眼睛又明又亮,像闪耀的星星。奇怪的是:这样穷苦的一个老人,谁都尊敬她。伤心的人见到老婆婆,她送一件礼物,伤心的人不再流泪,心中满怀宽慰,轻松愉快地离去。愤怒的人见了老婆婆,她送一件礼物,喷怒的人不再生气,转怒为喜,心平气和地离开。劳累的人遇到老婆婆,她送一件礼物,劳累的人有了力量和信心,精神焕发,唱着歌儿继续前行。各式各样的人跑到老婆婆那里,每个人都得到了礼物,高兴地回去了。
老婆婆很穷,可她的礼物总也送不完。你猜猜看,老婆婆的礼物是什么?
(1)用﹋画出描写老婆婆外貌特征的句子。然后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仿造该手法造一句子。
修辞手法;
句子:
(2)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老婆婆帮助了下列几类的人,那么请写出它们的变化。
伤心的人——
愤怒的人——
劳累的人——
(3)猜一猜,老婆婆送给大家的礼物是什么呢?
(4)通过本文你领悟到了什么?
(5)文中说有各式各样的人都从老婆婆那里等到了礼物。那么除了伤心的人、愤怒的人、劳累的人之外,你想想还会有那些人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
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 “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喂!快走啊!”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 “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 “唉!小街太窄了! “一个中年人长叹了一声。有几个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白,神情安详,嗓音烘亮: “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须当?)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厮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 “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亭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道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文中第三自然段划()内的文字有几个错字,找出来。
(2)本文叙述小街堵塞的句子,请用 “”画下来。
(3)文章将()比作小溪。
(4)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在括号里打“√”
①说明小街太窄,交通容易堵塞。
②赞扬老人排解纠纷,维持交通秩序。
③批评两个小伙子不讲文明礼貌,在街上吵架,阻碍交通。
阅读诗歌选文,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诗歌描写的景色是在什么季节?
(2)“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的梨花指的是什么?
(3)岑参是边塞诗人,你还知道谁是边塞诗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