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第下列各题。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 B.生态环境恶化 |
C.技术人才外流 |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
湿地和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8~19题。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2008年世界森林日的主题为:善待并擅待森林,无异于善待人类自己。下列能体现善待并擅待森林的是 ( )
①维护和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②加强森林的开发使用
③恢复并提高森林功能
④重视森林土著人和森林工人权利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如右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 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两种电磁波的强度特征。读图,回答16~17题。如果以上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谱是某卫星图像中最主要波段,则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A.江汉平原 | B.松嫩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太湖平原 |
要区分该地区两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要参考的最佳遥感图象应该是拍自播种
A.30天后 | B.75天后 |
C.100天后 | D.140天后 |
2011年第19号热带风暴“尼格”于9月28日02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9日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9日夜间加强为台风,30日夜间加强为强台风。“尼格”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较强风雨,并对海南地区交通带来很大影响。台风影响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险。回答14~15题。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系统 |
在对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2010年6月17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正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所定义的那样,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回答11~13题。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 )
A.钻孔深栽 | B.飞机播种 | C.设置沙障固沙 | D.小流域综合治理 |
2010年国家将甘肃省作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到2015年,甘肃省将培育出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和农业模式。据此回答9~10题。甘肃省循环经济实验区的确立,表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A.可持续发展观念刚刚开始建立 |
B.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观念走向实践 |
C.注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 |
D.政府积极倡导公众实际参与度低 |
下列不应列入甘肃省循环经济生产措施的是()
A.建设特色农副产品基地 | B.开荒扩大耕地 |
C.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 D.开展综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