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原因何在?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 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材料二: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
材料三: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分析他们这样做的社会原因。(3分)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摘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摘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材料四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到二十余。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摘自张瀚《松窗梦语》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杭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末”指什么?“本”指什么?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你如何看待这一种人?
(4)材料四所述家业是什么性质?“商贾”与“家业大饶”实质是一种什么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何种政体形式?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有何作用?
材料三“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3)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写出这两部宪法的名称。

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世界通史》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1) 据材料一、二归纳罗马法所体现的精神及反映的实质?(4分)
材料三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古希腊)伯里克利
(2)据材料三,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四现代民主在对它(指古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行扬弃时,并不是否认而是继承和发扬了如主权在民、法治、权力制约、公民意识等精神,这些都是民主的重要支柱。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意义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