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因素 | B.政治体制 | C.市场因素 | D.国际因素 |
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累积的需求 |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 B. |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
C. |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 D. |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
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
A. | 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 | B. | 第三世界的兴起 |
C. | 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 | D. | 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