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臭。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
|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
|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
|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
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
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八股取士 D 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西汉郡国并行制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行省制度D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图 (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则可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实质上反映了( )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皇权专制的日益强化
C 对国外建都经验的借鉴 D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德克·卜德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中有过这样的评价:“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更知名人的恩惠更大”。蔡伦的“ 恩惠”主要体现在( )
① 发明了最早的书写用纸 ② 扩充了造纸所需原料的来源
③ 便利了
纸张的推广使用 ④ 有利于造纸术的西传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老师介绍下图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其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下列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 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 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 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所以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