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
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繁荣两岸汉字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②两岸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两岸交流使两岸文化逐渐趋同
④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0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C.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D.文化发展是先进民族文化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的过程 |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
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说明
A.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促进文化的发展 |
B.文化具有继承性 |
C.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
D.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下列选项与“气者,理之依也”和“我思故我在”观点对应相一致的一组是
A.“心外无物”和“上帝创世” |
B.“存在就是被感知”和“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C.“幸存则神存,幸谢则神灭”和“物是观念的集合” |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和“天不变,道也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