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不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
| B.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
|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
|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
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B.外交成就的突破 |
| C.经济特区的设立 |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
下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 |
| B.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
| C.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 |
| D.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 |
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反映出毛泽东()
| 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
| 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
| 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 |
| 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材料的观点()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 D.美国的里根改革;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涨”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他看到的是2位数的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以及超过20%的高利率,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政策向“右转”是指()
|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