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年来,资阳市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区某校九、一班在学习《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一课时,恰逢《资阳时报》登载了一则记者调查的配图的新闻报道,老师为提高同学们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认识,组织大家开展了一次以《环境治理我参与》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要求同学们根据记者的报道做一次实地考察。假如我是该班一名学生,请你参与!
(1)配图事实新闻报道:“记者在沱江新城片区发现街面部分地段垃圾成堆,而大部分都是夜市摊留下的饮食垃圾;而沱江、九曲河的排污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仍有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沱江、九曲河中;城市中的一些道路残破不堪,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一些市民随地吐痰、垃圾乱扔、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随意占道等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经过考察,同学们发现城区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个别地方环境确实跟报道的情况类似。于是,老师请同学们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向有关各方提出改进建议
(2)为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氛围,请写一条简短的标语。
(3)作为青年学生,为建设一个和谐、秀美的绿色资阳,你能够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哪些努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人有廉耻,百事可立;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若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也。”
材料二:你不想被人欺骗,你就不应去欺骗别人;你不想被人伤害,你就不应去伤害别人;你不愿意被别人在背后议论贬低,你就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
材料三: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联系所学知识,把你的感想分别用一句简短的话语表达出来。

欧洲的汽车文明,表现在人与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绝对尊重上。在比利时,无论城市大小,都辟有步行街,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城市很少有红绿灯,却有人人知晓的交通规则;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最后。人人恭敬让行,秩序井然。在这里,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一位比例时妇女的话非常扑实:“我已经享受着舒适的车,已经很优越,还有什么理由和行人争抢呢?”请回答:
(1)“行人第一,马车第二,自行车第三,汽车最后”的交通规则适合我国吗?并简述其理由。
(2)你认为“撞了白撞”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为了减少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你认为具体可行的措施有哪些?

八年级学生小吴的数学成绩很好,老师也很喜欢他,可是,在一场误会中老师错怪了他,让小吴对老师产生了既怕又怨的情绪,于是小吴对同学说:“没老师的指导,我照样能学好,我才不稀罕听他讲课呢?”
(1)小吴的这种想法对吗?
(2)小吴如果真的不再认真听课,结果会如何?
(3)被老师错怪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强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课余时间找他解答问题的同学不少,小莉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强最初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只要有问题,他都是一视同仁,耐心细致地解答。后来不知道是谁造谣生事,说小强特别“关照”小莉。小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从此再也不与女同学交往了。
(1)小强为了避免麻烦,不再与女同学交往,他的这种处理方法可取吗?
(2)你认为男女同学之间应该怎样正常交往?
(3)小强今后应该怎么办?请你帮他出谋划策。

小泽征尔是日本名扬世界的指挥家。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在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此。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重新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士,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会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从权威而被淘汰的。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
(1)你如何看待小泽征尔的这种做法?
(2)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