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九(6)班的同学学习了世界近代史后,以“近代欧美社会的巨变”为主题,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资料的搜集整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发现世界】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有何消极影响?(1分)
【科技盛宴】
材料二: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为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1分)
(3)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1分)举出一例材料二中“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1分)
(4)这次工业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什么变化?(1分)
【以人为本】
材料三: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世博会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其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
(5)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请问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科技创新】
(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写出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中,哪项科技发明成就对新航路开辟意义重大?(1分)
比较历史效果。
同样是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实行“”,却毁坏了文化,钳制了思想;西汉武帝采纳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国共合作: 2009年4月26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三封电报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四: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
(3)材料三的重庆谈判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真正的和平,此后爆发了决定中国人民命运同时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战争,这场内战的名称是什么?
(4)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中日关系: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之间的关系说不尽也道不明……
材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照片,抹不去的民族伤痕。
材料二:自1986 年以来 , 已有多名日本在职的内阁大臣公开否认日本的侵略史实。例如1994年5月 , 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在就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开说 :“南京事件纯属捏造 ”。
材料三:钓鱼岛撞船事件后首次中日首脑正式会晤“胡菅会”11月13日终于在横滨匆匆登场。会晤失去了往日的亲热和笑容,而略显拘谨和勉强,但这也正是目前中日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三个图片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中?
(2)材料二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分子对这次战争的态度怎样?
(3)请你用具体的历史事实及数字驳斥日本右翼分子所谓的“ 南京事件 ”。
(4)你认为应该怎样应对今天的中日关系的困局?
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三: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
(1)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事件是洋务运动,请问这个运动的性质是?
(2)根据材料二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
(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李大钊等人还传播了什么思想?
(5)根据材料三,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列强侵华的暴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血泪史,列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陷入苦难的深渊。
材料一:下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某条约的场景。
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阅读上述材料,仔细辨析,思考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清朝派谁去签订这个不平等条约?
(3)根据材料三,请问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4)上述几个条约的签订及相关的战争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