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九(6)班的同学学习了世界近代史后,以“近代欧美社会的巨变”为主题,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资料的搜集整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发现世界】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有何消极影响?(1分)
【科技盛宴】
材料二:1851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没有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为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了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当时成为一流强国的原因(1分)
(3)第一届世博会中“这些神奇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器是什么?(1分)举出一例材料二中“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的交通工具。(1分)
(4)这次工业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什么变化?(1分)
【以人为本】
材料三: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世博会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其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
(5)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请问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科技创新】
(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请写出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中,哪项科技发明成就对新航路开辟意义重大?(1分)
人类通过航海认识未知的世界,我们通过航海家的活动认清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航海图回答: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A航线的开辟者到达哪里?
材料二: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欲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日,但最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材料三:在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和纪念馆。
(2)材料二、三中各地人民对航海家郑和、哥伦布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请从两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和影响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从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两国关系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的烽火硝烟虽早已散去,但现代的外交关系仍然曲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请结合材料一和图片所反映中日交往举出的一个典型事例。这些事例反映出这一时期中日对外交往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血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主要指的是抗战和哪次侵华战争?为什么抗战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的大事”
材料三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总结中日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看待未来的中日关系。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对于科举制的认识,说法不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上述关于科举制的观点。
(要求:选择一个观点展开评论即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在100字以内)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1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图2与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3)图2尼克松此次访华,中美双方在哪里签署了什么文件?
(4)图3会议是在上海召开的,请写出该会议的名称。该会议主题是什么?
(5)上述图片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成就,这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家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申明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这些原则”指什么?这些原则是由谁提出的?]
(2)请写出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
(3)这些原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