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学研究专家王廷元教授指出,由于商业经营是以信誉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所以徽商的义利观为他们在竞争中赢得市场提供了保证。“它对于封建性的徽州商帮的发展,确曾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然而对于徽州商人向近代商人演变,则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他评论的是徽商
| A.成为封建伦理教化的推护者 |
| B.“贾名儒行”、“官商互济”经营理念的后果 |
| C.未将商业资本转为产业资本 |
| D.“重义轻利”等经营理念模式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史书有可能是()
| A.《汉书》 | B.《旧唐书》 |
| C.《宋史》 | D.《元史》 |
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已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 C.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
|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
|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 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 |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中的这一记载可以反映出汉初()
| A.发展社会经济的尝试 | B.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 |
| C.解决王国问题的努力 | D.解除边疆危机的设想 |